《第1節長度和時間的測量教案》這是優秀的教學設計文章,希望可以對您的學習工作中帶來幫助!
作業內容
第1節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
教學目標:
知識與技能
1.會使用適當的工具測量時間和長度。
2.知道測量有誤差,誤差和錯誤有區別。
過程與方法
認識長度和時間的測量工具,通過活動,使學生掌握長度和時間測量的基本技能。
情感、態度與價值觀
通過有關長度和時間測量的過程,激發學生動手操作的興趣,促使學生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素質及良好的實驗習慣。
重點難點:
重點
使用適當工具測量時間和長度。
難點
誤差的產生,誤差與錯誤的區別。
教學準備:
刻度尺、米尺、卷尺、游標卡尺、螺旋測微器;鐘表、手表、停表。
教學設計:
一、新課導入
同學們,你們一定參加過或觀看過學校舉行的田徑運動會,田徑分為田賽和徑賽兩類。在田賽中通常以距離的長短來論成績,這就要進行長度的測量;在徑賽中通常以時間的長短來論成績,這又要進行時間的測量。請同學們思考:
1.時間和長度的測量要用到哪些工具呢?
2.對時間和長度的測量可采用的測量方法有哪些呢?
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,我們就可以解決以上問題。板書課題。
二、新課教學
1.長度的測量
(1)測量長度的常用工具有哪些?(出示一些測量工具)
【學生思考、回答,教師總結】三角板、米尺、卷尺、游標卡尺、螺旋測微器。
(2)長度的單位有哪些?
【學生回答,教師總結】長度的單位:在國際單位制中,長度的單位是米,符號是m。比米大的單位有千米(km),比米小的單位有分米(dm),厘米(cm),毫米(mm),微米(μm),納米(nm)。
(3)刻度尺的正確使用。
?、?出示視頻)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線,分度值,量程(思考:零刻度線磨損了看不清楚怎么辦?)
?、?出示視頻)學生實際測量物理課本的長、寬、厚;討論刻度尺的正確使用方法。
?、蹨y量物體的長度時要注意:A.刻度尺要貼緊被測物體;B.刻度尺要跟所測物體平行;C.讀數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;D.讀數時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;E.測量結果由數字和單位組成。
組織學生討論并設計實驗、進行活動:如何較準確地測出硬幣的直徑、一頁紙的厚度、細銅線的直徑?
2.時間的測量
(1)(出示視頻)讓學生討論各種測量時間的工具。鼓勵學生說出多種工具和方法。
認識時間的單位:秒(s)、分(min)、時(h)。
(2)學生活動:
?、?出示視頻)練習停表的使用:如何開啟、歸零、停止;如何讀數。
?、诶猛1頊y量自己一分鐘內脈搏跳動的次數,然后用脈搏估算一段時間。
【知識拓展】計時工具和計時方法有很多,建立一個統一的精確的計時標準就很有必要了。“秒”最初定義為一年的。由于季節變化和潮汛等影響,地球自轉并不完全均勻,這使得天文方法所得到的時間精度受到限制。在1967年的國際計量大會上確定,銫原子振動9192631770次所需的時間為1s。銫原子鐘的精確度非常高,每3000年只有1s的誤差。
3.誤差: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總會有差別,這種差別就是誤差。
【提問】為什么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總會有差別?
【教師講解】由于測量工具不可能制作得絕對準確,測量環境和測量者的不同等因素對結果都有影響,誤差是不可避免的。
【提問】錯誤和誤差有什么不同?
【教師講解】錯誤是由于不遵守測量儀器的使用規則,或讀取、記錄測量結果時粗心等原因造成的。
【總結】兩者區別:錯誤可以消除,誤差不能消除,但可以減小。多次測量求平均值,選用更加精密的測量工具,改進測量方法等,都可以減小誤差。
三、課堂小結
1.時間的單位和測量工具
在國際單位制中,時間的單位是秒,符號s。比秒大的時間單位還有小時(h),分(min)等。它們的換算關系:1h=60min=3600s。
在物理實驗室中常用停表來計時,日常生活中使用各類鐘表,古代還利用日晷和沙漏來計時。
2.長度的測量工具和單位
常用的長度測量工具是刻度尺。
在國際單位制中,長度的單位是米(m),常用的比米大的單位有千米(km);比米小的單位有分米(dm)、厘米(cm)、毫米(mm)、微米(μm)、納米(nm)等。
換算關系:1km=1000m=103m
1dm=0.1m=10-1m
1cm=0.01m=10-2m
1mm=0.001m=10-3m
1μm=0.000001m=10-6m
1nm=0.000000001m=10-9m
3.刻度尺的使用
(1)根據測量要求,選擇合適的刻度尺;
(2)使用前先觀察刻度尺的零刻線是否磨損、量程多大、分度值是多少;
(3)正確擺放刻度尺:平行緊貼被測物體;
(4)正確讀數:①視線和尺面垂直;②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。
(5)正確記錄測量結果:測量結果由數字和單位組成。
4.長度的特殊測量方法
有些物體的長度不能直接測出,需借助特殊測量方法,如測地圖上兩站之間的鐵路線長度可用“化曲為直法”,測硬幣的直徑可用“等量替代法”,測一頁紙的厚度可用“累積法”等。
5.誤差與錯誤
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的差異叫做誤差。任何測量中都存在誤差,誤差是不可避免的。我們只能盡量地減小誤差。減小誤差的常用方法是多次測量取平均值。
錯誤是由于不遵守測量儀器的使用規則等引起的,是不該發生的,是能夠消除的。
四、檢測反饋
1.某同學用如圖所示的刻度尺測量物體長度。該同學所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。該同學讀數時的方法是________(填“正確”或“錯誤”)的,正確讀數結果應是________。
答案 1mm 錯誤 3.49cm
2.同一尺度的四次測量記錄分別是25.1mm,25.2mm、27.2mm、25.3mm,其中一次明顯是錯誤的,它是________,測量時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為________。根據以上測量記錄,這個物體的長度記作________。
答案 27.2mm 1mm 25.2mm
3.一名粗心學生的測量記錄中忘記寫上單位,下列記錄結果中,哪一個數據的單位應該是米( )
A.一位學生的身高為16.3
B.一支新鉛筆的長度為0.175
C.一本字典的厚度為3.5
D.一枚壹元硬幣的厚度為1.9
答案 B
第1節長度和時間的測量教案這篇文章共6938字。
相關文章
《孫權勸學創新教學設計一等獎8篇》:第1篇孫權勸學創新教學設計一等獎 【教學目標】 ?。?、在朗讀課文的基礎上,能理解課文內容大意,并背誦全文?! 。?、在感知語句大意的基礎上,揣摩重點詞語的含義?! 。?、品味人物對話并說出通過對話表現人物特點的作用
《梅花魂教學設計一等獎5篇》:第1篇梅花魂教學設計一等獎 一、素質教育目標 ?。ㄒ唬┲R教學點 1.新詞:訓斥、玷污、鄭重、眷戀、頗負盛名?! ?.重點段:第2自然段、第13自然段?! 。ǘ┠芰虒W點 1.理解課文內容,體會華僑老人眷戀祖國的思想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