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教案》這是優秀的教學設計文章,希望可以對您的學習工作中帶來幫助!
作業內容
教學設計
一、教學目標
1、知識與技能:
(1)了解單位和國際單位;
(2)知道長度和時間的單位及單位換算;
(3)會正確使用刻度尺測量長度;
(4)會利用停表測時間;
(5)知道誤差和錯誤的區別。
2、過程與方法:
(1)通過反復練習,讓學生學會長度單位換算和時間單位換算;
(2)通過實際測量,讓學生體會正確使用刻度尺和停表,正確記錄測量結果。
3、情感態度與價值觀:
通過探究活動,體驗物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;
二、教學重點、難點
重點:正確使用刻度尺測長度。
難點:單位換算和刻度尺測長度時的正確讀數。
三、教具
刻度尺和停表
四、教學過程
1、講:第一節長度和時間的測量
2、單位:
講:生活中僅憑感覺不一定正確,我們需要實事求是的測量。
講:測量時用來進行比較的標準叫做單位。
國際單位:
講:國際上統一的測量標準叫國際單位。
3、講:這節課主要學習長度和時間的測量。一長度的測量
(一)長度的單位
講:長度主單位是米,符號m,
講:常用單位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納米
4、講:單位換算:10進制的是:1米=10分米1分米=10厘米1厘米=10毫米
1000進制的是:1千米=1000米1米=1000毫米1毫米=1000微米1微米=1000納米
5、講:單位換算:(出5道)如
20m=()Km=()um
6、講:我們來了解幾個具體長度:
手指到肩之間的距離大約1米,
手掌寬大約1分米,
大拇指指甲寬大約1厘米,
你們使用的三角板一大格之間的距離是1厘米,1厘米之間有十小格,一小格之間的距離是1毫米。
7、講:長度估測就跟我們熟悉的幾個長度進行比較:比如
(1)物理書寬相當于兩個手掌寬20cm.
(2)桌子高相當于身高的一半,大約80cm,
(3)門的高度比人身高多一點,大約2m。
8、講:測長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,下面具體學習刻度尺如何正確使用。
9、講:刻度尺正確使用:使用前觀察量程、分度值、零刻度線
量程是刻度尺的最大測量長度,該刻度尺的量程是10厘米,被測長度如果超過量程10厘米,就要多次測量,然后加起來;分度值是一小格之間的距離,該刻度尺一大格是1厘米,一大格之間有10個小格,一小格為1毫米,所以該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毫米。如果刻度尺有零刻度線,被測長度就從零刻度線起,終止位置就是被測長度,否則,被測長度就該為:終止位置與起始位置之差。
10、講:刻度尺使用時注意:1、刻度尺要與被測長度平行,刻度要緊貼被測物體;
乙圖的錯誤有兩點:刻度尺沒與被測長度平行,刻度沒有緊貼被測物體;
丙圖的錯誤是:刻度沒有緊貼被測物體;
11、講:2、讀數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;
12、講:3、讀數時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;鉛筆長度為:6.98cm
4、記錄時要有數字和單位。6.98是數字,cm是單位。下面進行練習刻度尺的讀數。
13、講:一大格為1厘米,一小格為1毫米,1小格就為分度值,所以分度值為1毫米,物體長度為2.57厘米。
14、講:一大格為1厘米,一小格為1毫米,所以分度值為1毫米,物體長度為0.90厘米。
15、講:我們再來學習時間的測量
時間的主單位是秒,符號為s
常用單位是小時,符號為h;分鐘,符號為min
測量時間的工具有鐘、表
在運動場和實驗室經常用停表測時間
后面四個圖就是測時間的鐘表,最后兩圖是實驗室用的停表,下面我們來學習停表讀數。
16、講:短的時針叫分針,長的時針叫秒針,秒針轉第一圈是0到30秒,讀成1秒,2秒,3秒,4秒;轉第二圈是30秒到60秒,讀成31秒,32秒,33秒,34秒。如圖,分針在半格以上,秒針讀第二圈,讀成33秒,現在指示的是0分33秒。
17、講:分針在半格以上,秒針讀第二圈,讀成42秒,現在指示的是4分42秒。
18、講:分針在半格以內,秒針讀第一圈,讀成2.6秒,現在指示的是0分2.6秒。
19、講:在測量過程中,總存在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異,叫誤差。
(2)誤差產生原因:測量人、測量工具、測量方法
(3)減小誤差方法:多次測量求平均值;選用較精密的工具;改進測量方法。
(4)誤差與錯誤區別:誤差不可避免,而錯誤可避免。
長度和時間的測量教案這篇文章共4844字。
相關文章
《精衛填海一等獎教學案例5篇》:第1篇精衛填海一等獎教學案例 教學目標: 【知識與技能】 1、正確認讀、書寫本課的生字、新詞?! ?、正確流利、朗讀課文,借助注釋用自己的話講講《精衛填?!愤@個故事?! ?、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。
《詠鵝教學設計一等獎語文8篇》:第1篇詠鵝教學設計一等獎語文 教材簡析: 《詠鵝》是我國唐代詩人駱賓王7歲時的作品,北師大版小學語文第一冊《詠鵝》教案1。全詩共四句,分別寫鵝的樣子、游水時美麗的外形和輕盈的動作,表達了詩人對鵝的喜愛之情。